《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等级指南》第二章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核心标准的要求及网络安全建设要求,对网络安全建设流程、安全评估和测评、物理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运维管理、云计算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具体项目案例,介绍了网安全规划设计方案,为网络安全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
1、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哪两...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来决定的。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由客观方面的不同外在表现综合决定。由于对客体的侵害是通过对等级保护对象的破坏实现的,因此,对客体的侵害外在表现为对等级保护对象的破坏,通过危害方式、危害后果和危害程度加以描述。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2、网络信息安全等级分为几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包括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等级备案、建设整改及测评、监督检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包括:1、确定定级对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同时明确了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网络运营者的法律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开展对所属信息系统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数量、分布、业务类型、应用或服务范围、系统结构等基本情况,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以下简称《定级指南》)的要求,确定定级对象,相关资料可到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网学习下载。
除非注明,文章均由 鹏展网络传媒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